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题李兄君辅正心问答说后
   书尹善道疏后
   书尹善道疏后
   书尹善道疏后
   题李草庐(惟泰)礼说后
   论 吴贯之
困得编
   士庶同斩麻布带辨
   次归去来辞
芝村集跋
 [跋]
   芝村集跋[李台重
长者眼下。读大学并或问一遍而已。既无亲切问难处。所问亦不过文义间数段意味。事业安能有所显然进益者耶。 吴贯之。
亦挟册往留。只学得太极图一篇而来耳。太极小注。叶氏所谓一阳未动之时。谓之阴阳未生者。寻常有疑质之。函 …… (第 196L 页)
亦以为然。正心章。有所二字。弟亦知其为留滞之病。而朱子语意。有偏重之有。亦欲以有所之有看。则 贯之
以为不然矣。及禀函丈。以 (第 197H 页)
贯之
说。为得矣。馀万匆匆不宣。
答林德涵(庚申)
别来秋水大行。音问漠然。使人驰想深增。不意耑使远辱。副 (第 197H 页)
。玄石亦谓丘氏所论。正合遵用云。
德涵乘褫职之暇。出拜玄石。归时迂访。半日对讨。且饮数杯而罢。德涵传 吴贯之
言。以为退,栗虽不仕。而宦欲则存。尝谓渠君能觑察到此否。渠答云。吾则未见退,栗如此。 (第 575L 页)
贯之
责曰。此君钝滞处。汝和则已知之 …… (第 575L 页)
古独得之见。自负如此。其病痛诚不小。将来必有大弊。极可虑也。德涵又谓渠朋友诸人。多笑渠屡发欲归之言。 贯之
亦谓去则当去。不须如是忧叹云。盖德涵终是儒者。故朝廷士大夫似有渐不相合者。此稍可慰人意也。
余为吊伯 …… (第 576H 页)
汝和以为诗传十月之交注。安城刘氏日月右旋之论。细究之诚然云。然余平日未尝细讲者。不得极论可愧。时余以 贯之
所论退,栗宦欲之说。作二绝句。录以示之。德涵曰。此诗若传后。则 (第 576H 页)
贯之
将由我为得罪退,栗之人。此殊未安云。余曰。吾诗岂有传后之理。兄须勿虑。仍共一笑。
闻壶谷南丈来松山就 (第 576H 页)
。 孝宗固当为承重之嫡子。岂公之意遂以为既已承重。则亦当为长适耶。未可晓也。姑录所疑。以俟知者。
吴贯之
困得编
  理有善恶云
按。此条所释理有善恶。理无本末云者。似出于栗谷答牛溪论理气书中语。盖先生之言 (第 647H 页)
   余追舍兄行不及。因病滞淮阳经旬。舍兄即到官为迎新按使。还到岭下。踰岭来会。喜而赋此。
   闻 吴贯之(道一)
执义。出补蔚珍。却用 贯之
去年送余官伊川韵。以寄。
   俞玉果(瑾)
   题花山县壁(伊川古号)
   舅氏右相南公。奉 ……   朝廷赐听松先生谥。迎于听松新堂。次文谷金相公韵。时又 特赠先生议政。
   送申叔开(启华)评事
   送柳集仲(成运)注书。察访自如道。
   送 吴贯之
充书状入燕
   题而远(李志长)草堂
   边城早秋
   闺中早秋
   丙寅十月。同申晔季晦, ……   浪城
   铁岭
   路傍石梨
   连松浦
   送李进吾(墩)执义充书状使燕(丙寅)
   贯之
以事至都。携酒往叙。
   饯 贯之
席上作 (贯之
时充书状赴燕)
   奉使廉察湖南。过登挟仙楼。(丁卯)
   壁上有祖父参判府君绝句二篇。丙寅秋所
一骑驰邀真错拟。经旬病卧未前知。天涯分作晨星望。岭上聊成旅雁随。同是放臣兄更远。东冈何日即归时。
吴贯之(道一)
执义。出补蔚珍。却用 (第 26L 页)
贯之
去年送余官伊川韵。以寄。
何事台臣左补催。官闲 恩许养痾来。徒怀阶闼拾遗愿。谩把海山无事杯。正处有偏 …… (第 26L 页)
饱经霜霰须材老。等视渊陵验守全。驿路春泥仍半冻。客堂明月只孤悬。怜君久结晨昏念。南去如何地更偏。
吴贯之
充书状入燕
昔者子高语仲尼。阴阳人道两难违。去时原隰经饥渴。归日朝廷有是非。海上逐臣充选擢。燕中使节 (第 28L 页)
也。(九月九日)
上舅氏明斋先生[十一月初二日]
涵令所论。不可全非。盖今日若欲做事。则不可执偏。如 吴贯之
辈。一向务胜。此岂道理。但平生最恶调停字。自古未有号为调停而不败者。盖用意安排。私意种种。安得不败。 (第 189H 页)
。亦不草草云。
上之六年庚申夏。朝家有大更革。罪黜一番人。善类汇征。廉直则推赵光甫,朴士元。文学则推 吴贯之,
林德涵。言议则推朴汝吉。至若清名雅望足以狎主士论而逡巡敛避。以恬素自将。惟吾权君汝元是已。(出明谷集 (第 398H 页)
   浿江舟中赠方伯
   赠长湍使君
   李进士晚昌挽
   李吉州(球)
   醉后漫吟
   答蔚珍守 吴贯之(道一)

   醉中忽忆堂侄启明(弼华)
   夜饮
   李氏妇挽
   嘲李景略(懏)
   送别南相
。念旧独潜然。
醉后漫吟
黄花欲纵傲霜枝。白首频倾到手卮。堪笑此翁聊适意。世间功业付群儿。
答蔚珍守 吴贯之(道一)
(第 455L 页)
相之新卜也。公适以事在 英陵。轻舟往见。问当今所先。劝以叶心同做。而至于金仲和之人物经学。请致经幄。 吴贯之
之文章见识。冀宽酒失。 筵奏疏陈。不进不休。其意盖欲各取崇良。同推车子。岂不是至公血诚。而彼顾怒偏重 (第 150L 页)
   解官后书东村简尾
   书悠远简尾
   别南相国(九万)赴燕之行
   别副使李文瑞(奎龄)
   别书状 吴贯之(道一)
   李承旨(纶)
   书东村简尾
约斋集册三
 北征录
   [北征录序]
   马上口占
更堪双下泪。离怀唯有一长歌。昭王客散知音少。太子河寒感古多。试看胡都荆棘里。尚怜明月照铜驼。
别书状 吴贯之(道一)
七月乘槎客。三年佩玦臣。知君多忼慨。临事少逡巡。苏节能张汉。燕图岂弱秦。行登孤竹国。应不到炎尘。 (第 475H 页)
   世子宫延祥诗(甲寅)
   新尝菜羹戏题
   题天安客舍(乙卯)
   又戏题
   将赴襄阳。出宿东郭。与内弟 吴贯之
道一。(号西坡)烧烛对坐咏怀。
   洛山观日出
   洛寺醉题
   蚁战(丙辰○以下三首。课制居 ……   灵岩访文谷谪居。吟呈一绝。
   西湖(灵岩)
   南平映翠楼。次郑畸翁咏莲韵。
   酬汝和, 贯之。(二首○戊午)
   呈北汀洪尚书处亮
   梨岘途中漫吟
   郑殿中, 吴贯之
报章沓至。戏次其韵。
   戏示崔汝和, 吴贯之
催和章。(二首)
   夜坐偶吟
   戏题
   病中偶观白集。篇中往往说闲退之乐。极口津津。令人 ……   余自去岁。连辞玉堂不就。诸寺正亦屡除辄辞。亲知皆以冗官之辞为太过。室人尤以失禄为闷。故戏题一绝。
   暮春有感
   辞持平后戏题
   沈大哉楫自湖南亚使移拜通判。戏题。(丁巳)
   忆 贯之
试士湖南未还
   寄崔汝和
   赠 吴贯之
永兴淑问之行(己未)
   赠姜叔夏赴高山
   送尹攀龙攀佐岭南幕(庚申)
   挽周卿(三首) ……  次黄姬水落梅韵
   次杨慎古塞下曲
   次李攀龙冬日登楼韵
   闻崔汝和入玉堂寄一律。兼示 贯之。
   更次前韵。呈汝和, 贯之。
   村居漫兴
   广津江村即事
   闻自玉堂移除宪职书怀(二首)
   次 贯之

 六言
   病中雪夜书事(二首○丁巳)
南岳集卷二
 五言古诗(十首)
   春帖(癸巳)
  ……   挽崔进士锡龄(戊申)
   布谷催春种(课制○丙辰)
   奉送药泉相公南公九万燕行(丙寅)
   赠 吴贯之
燕行
   挽李佐郎台揆(丁卯)
 七言古诗
   少年行。赠内兄李生咸。(戊子)
   梦与晋叔族
又戏题
冠盖纷纷官吏愁。主人倦色在眉头。极知牵挽非真意。为爱华轩且少留。
将赴襄阳。出宿东郭。与内弟 吴贯之
道一。(号西坡)烧烛对坐咏怀。
离怀扰扰似悬旒。残月依依又满楼。回首岘山千里路。使君行色总堪愁。
洛 …… (第 515H 页)
  汉代条侯坚守壁。秦时王剪善攻城。兵家不必论攻守。制胜唯看实与声。
呈北汀洪尚书处亮
公留京洛养沉痾。我向江湖理小窝。春尽北汀花鸟

晚。想应清夜梦烟波。
梨岘途中漫吟
宣仁门外漫天柳。梨岘宫前扑地花。诗翁醉后狂歌里。不觉青春白日斜。
郑殿中, 吴贯之
报章沓至。戏次其韵。
瑕犹难攻况望坚。诗垒相持坐阅年。四面纷纷皆受敌。只愁老眼眩多拳。
  次韵(西 (第 519H 页)
坡)
  学道初心晚益坚。沉潜坟典欲穷年。纵然吟哢资消遣。无意骚坛角老拳。
戏示崔汝和, 吴贯之
催和章。(二首)
南宫玉署总遑遑。视草行香日日忙。独我宦情轻似叶。才辞宗正理归装。
两君诗思下滩船。 …… (第 519H 页)
父。满船明月放狂歌。
吴贯之
永兴淑问之行(己未)
烟花北路胜关西。多少行人到辄迷。若向历阳闻一曲。鸡林剑舞总筌蹄。
赠姜叔夏赴高 (第 520L 页)
。忍此耻与辱。能不乱大策。此非鄙人言。邦人所喁祝。
  赠贯之别语。发明此篇之义。下索览之如何。
吴贯之
燕行
吾弟启燕行。冲暑苦炎热。答云吾所苦。有甚于苦热。车载二万金。无辞贡于獭。皆言此罚金。我 王罪以 (第 532L 页)
。又无好事相助者。可悯亦可怜也。前见兄从金永叔借四子书而去。或于闲时能披阅潜思。时下存省工夫否。从弟 吴贯之
尝深服兄。每论兄资质之美。虽在孔门。定不居下列。而吕与叔以下盖不论也。惜其无意于向上之学。未免为流俗 …… (第 571H 页)
好。乃为此计。殊不知此学不进则便退。才有自安之意。便有退步之患。本分恐亦不可长保其不失也。幸兄勉之。 贯之
颖悟超诣。可求于古人。近世无可比拟。但渠清明太过。根基不足。故颇欠笃实。且先用功于经学约礼思索之间。 …… (第 571H 页)
靡。日觉彬彬。他日成就不可量。而亦甚可畏也。但恨彼此俱病。不能相聚为乐耳。仆病废已久。志气颓塌。近被 贯之
往来启发相益。颇起少日清明之念。甚有益也。汝老竟至不淑。非但少年才韵可惜。慈颜稚膝。将何所恃赖乎。念 …… (第 571H 页)
说遍天下。世之聪明辩博之士。方且驰骛于圣涯。开口而谈天命。穷溯乎太极之源。剖析乎理气之辨。自谓优入一 贯之
域。听其言则虽无罅隙渗漏之病。考其行则顾在躬行君子之下。乃 …… (第 574L 页)
守之以雌。是非臧否。瞭然于胸中。而退然若不出口。故平日与之相熟者。莫知其所蕴。此岂俗子辈所可窥测也。 吴贯之
于人少许可。每见君未尝不恍然自失。然则君之为人。可知也已。然尝嗜酒。酒酣以往。天机衮衮。外托渊明自得 (第 586H 页)
   次春雪韵。换题作谩吟。
   次春夕有怀韵
   每夜诵杜诗数百篇。故次叔九韵以咏。
   送奏请副使 吴侍郎贯之(道一○ 中宫复位。朝庭遣使奏请。时甲戌。)
   送徐尚书道允(文重)赴燕
 六言律诗
   次无庵见示
聱牙斋集卷之三
 七言律诗
   奉 ……  次崔汝和(锡鼎)韵。送金子仲(斗明)出宰端川郡。
   送叔九出宰黄涧
   黄校理君玉(玧) 吴校理贯之(道一)
。同直玉堂。唱酬有诗。君玉出示要和。步韵奉呈。遆与 贯之。
   涟川地主李文伯(寅焕)席上。醉后拈出老苏诗韵。劝余和之。走笔以呈。(己未年)
   醉中。从
程。晨坐到鸡鸣。一洗齐梁习。独振正始声。细看知妙韵。熟读见真情。忠义争秋色。千秋仰北征。
送奏请副使 吴侍郎贯之(道一○ 中宫复位。朝庭遣使奏请。时甲戌。)
万里远行役。十年再可堪。 坤仪幸复整。 王命不辞含。忠信平生仗。山川宿昔谙。贤劳君莫叹。努力早回骖 (第 46L 页)
菊泉何独可延年。天游迥接无何境。俗劫新磨不尽缘。黄鹤楼中吹玉笛。白云随处共蹁跹。
黄校理君玉(玧) 吴校理贯之(道一)
。同直玉堂。唱酬有诗。君玉出示要和。步韵奉呈。遆与 (第 65L 页)
贯之。
紫薇清切迥迢迢。伴直词臣共月宵。身惹炉香趍玉陛。耳闻仙乐下璇霄。已知韩陆勤章奏。不学萧曹事笔刀。 (第 65L 页)